面对泛滥成灾的“以拆违代拆迁”行径,违建拆除行为违法情形下的应对方式,对于广大被征收人而言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在司法层面,人民法院究竟能提供哪些救济呢?被征收人能不能通过诉讼方式来坚决应对违建拆除行为违法呢?
违章建筑是指涉嫌违章的建筑,并不是最后司法裁判确定的违章建筑。这种“违章建筑”,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提起复议和诉讼。从实践的维权情况来看,复议和诉讼往往都会使最终的认定产生很大的变动。因此,违建是可以申请复议的。
第一个环节:诉责令限期拆除行政处罚决定
行政机关以当事人违反《城乡规划法》为由作出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限期拆除等决定后,当事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被告通常是作出上述行政处罚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对上述决定进行合法性审查,对违法情形可以作出撤销上述决定或确认违法、要求限期重作等判决。
第二个环节:诉行政强制执行决定
在限期改正、限期拆除等决定作出后,强制拆除进行前,行政机关若依据《行政强制法》的规定作出行政强制执行决定,当事人有权就该决定提起行政诉讼。拆违领域的行政强制执行存在《城乡规划法》第68条规定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成”等程序以及《行政强制法》第25条、第37条规定的催告、作出强制执行决定等程序,相关的配套性规定目前尚不健全。司法实践中需要把握准确的是,如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以自己名义作出的“责成”行为直接产生了对外效果(如作出“强制执行决定书”等直接通知当事人),当事人可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如果强制执行决定是由被责成的部门作出的,则当事人可以该部门以及作出责成行为的县级以上政府为共同被告。
《城乡规划法》第68条规定,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后(此为前述第一个环节),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的,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
第三个环节:诉强制拆除行为本身
当事人针对行政机关实施的强制拆除行为本身也可以依法提起诉讼。《行政强制法》第8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享有陈述权、申辩权;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因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强制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强制拆除行为作为一种行政行为具有可诉性,即使对违法建筑物、设施、构筑物等的行政处罚决定和强制执行决定本身合法有效,也可能存在实施主体不适格(如贾敬龙案中的村委会强拆),执行对象错误(如实践中常见的“误拆”),擅自扩大执行范围(有时认定的违建是建设于合法建筑旁边的,或在一幢建筑中部分楼层、房间系违建),没有采取适当的动产登记、封存、保管等措施(实践中因此而导致房屋内物品被埋压、毁损进而丢失的情况很多),造成被执行人或其他人合法财产损失,以及违反《行政强制法》第43条规定在夜间或法定节假日实施,或者对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等方式实施等情形,当事人对此可依法提起行政诉讼或国家赔偿诉讼。这一环节中通常直接实施的行政机关或者以自身名义委托他人实施的行政机关是被告,法院对违法的拆除行为可以作出确认违法判决或者国家赔偿判决。
如果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有疑问的被“违建”情况,请一定不要放弃诉讼权。你将会在诉讼中发现,法律适用、客观事实认定、历史渊源、政府的信赖利益以及政府一定的违法行为等因素,都可能对确定违法建筑产生法律上重新认定的结果,甚至一些具体行为会对行政机关的认定产生一定的动摇。
政府向法院申请强制拆迁是有期限限制的,对于超期申请强制执行的,法院将不会受理。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可知,在法定期间内,被征收人具备“不复议”“不起诉”“不搬迁”这三个前
理论上来讲,以下这几种类型的违建可以不用拆除,或者说暂时不用拆除:1.影响建筑物和主体结构的安全。如果部分建筑物被拆除,将影响建筑物的结构的安全性。或者整体拆除建筑物将影响相邻建筑物和主体结构安全。在
不管此类强制拆违的行为是否出现在房屋征收拆迁过程中,对当事人的财产权利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强制拆违到底在怎样的情况下才是合法的,是不是只要被认定为违法建筑就只能面对被强拆的命运,这是很多被卷入违建纠纷的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违章建筑。所谓违章建筑未取得拟建工程规划许可证(原址、选址建房意见书),在规划区以外建设,违反《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动工建造
© 2019 TywNet,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版权归甜柚所有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ICP证:湘ICP备18004154号-1